admin 發表於 2022-6-8 15:33:00

台灣母女的大陆“向往的生活”

https://rs1.huanqiucdn.cn/dp/api/files/imageDir/18497df69c447301b73d96451d146b49.jpg?w=1260

刚刚来到大陆的李莉與一對女儿。受访者供圖

中新網苏州5月26日電 题:台灣母女的大陆“向往的生活”

记者 钟升

嗅着窗外的花香在鸟鸣声中醒来,采果子酿果酒、做花茶、养孔雀、喂柴犬……在外人看来,台胞李莉與女儿李玟、李珏的一天正是田园牧歌般的“向往的生活”。這背後,是两代台胞持续二十余年的奋斗。

1997年,已在台灣建筑界有所成就的李莉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,在大陆看到的一切都令她觉得异常新鲜,其中讓她触意最深的是苏州的街景。“這里的景象就和小時候画册里的一模一样,街上白墙黛瓦,梧桐参天,仿佛置身飞墨國画中,令我非常激動。”

https://rs1.huanqiucdn.cn/dp/api/files/imageDir/d2e52960f78c18b70898ea9e79728853.jpg?w=1260

姐姐李玟利用庄园自產的水果、花卉等做糕點、泡茶饮,想努力成為“江南的李子柒”。受访者供圖

短暂的大陆之行给李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2年後,她带着還在读小學的女儿李玟、李珏再访苏州。在當地台辦的协助下,李莉的女儿们顺利就读了苏州當地的學校,自己则開起了一家餐厅。由于經营有方,加上彼時粤菜和西餐在苏州尚属新潮菜系,李莉的餐厅一時成為苏州的名店。一家人很快地融入了苏州生活。

一次外出,李莉偶然間路過了吴中區的千年古镇——甪直,着迷于古镇水乡風情的她相中了一片亟待改造的鱼塘,准备将其打造成一座花园餐厅,在這里建起了第二個家。

https://rs1.huanqiucdn.cn/dp/api/files/imageDir/8c8ac9c3646a9a9a363297bbf159d91e.jpg?w=1260

妹妹李珏把海外時尚的婚礼理念引入,颇受時下年轻人的欢迎。受访者供圖

“我原本只想開個店,没想到最後建了個村”,回想當時,天性樂觀的李莉语带幽默,令人难以想象期間的困难——28座鱼塘,仅填土、造路、建房、种植和绿化就耗時5年有余,花费近千万元,加上缺乏經验與指导,种植的树仅有数棵存活。看着一片荒地,李莉被質疑過也迷茫過,“但我不甘心,自己选的路,一定要成功”。

几次碰壁後,李莉请来农業專家帮忙改造土壤、栽培植物,曾經的荒地上渐渐绿意盎然。當地政府得知這位女性台胞自主創業的故事後,建议李莉改做休閒农庄,把這里打造成一個集休閒娛樂、宴席聚會、民宿于一體的综合型度假庄园。

對此,出身于台灣屏东乡間的李莉非常积极。她也拾起自己建筑師的老本行,為庄园設計了風格各异的木屋,讓現代藝術與自然完美结合。同時,紫藤花、金銀花、绣球花、鸢尾、孔雀、梅花鹿、黑天鹅等一系列花卉、香草與動物也被引入了庄园,李莉想“讓這里一年四季都是鸟语花香,成為我童年梦想中庄园的样子。”李莉将這個寄托着自己梦想的庄园命名為“香草苑”,經過几年运营,“香草苑”已從最早的台灣朋友捧場到現在大陆客人超過九成。每逢節假日,不少周邊城市的人们專程驱車前来“复得返自然”。

期間,李玟、李珏也纷纷考入了上海的大學。毕業後,喜欢咖啡烘焙的李玟回到台灣進修,李玟笑言:“刚到苏州時,看着晚上漆黑一片的城市,我很迷茫,心想我们為什麼要离家這麼远来這里。然而大陆進步迅速,現在在生活便利性上已經超過台灣,我在台灣反而不适應了。”李珏则留在上海從事着海外婚礼的工作。2020年,因一場疫情讓本從事不同领域的一家人重新聚在一起。

對于母亲的庄园,年轻人们有着不一样的想法。姐姐李玟利用园里豐富的物產安排了茶藝和花藝等人文體验课程,還准备推出短视频,一来结交志同道合的手藝人,二来為庄园做推廣,努力成為“江南的李子柒”。妹妹李珏则结合庄园本身的靓丽景觀,融合海外婚礼的理念筹辦精简時尚的户外婚礼,也恰好切中了年轻人不喜大操大辦的痛點。“注重婚礼與生活的延续,讓婚礼不再那麼形式化而是更加的自然且生活化,是我想带回来给大家的。”李珏说道。

“香草苑”的客流量如今正慢慢恢复,“五一”期間客房甚至一度全部订满。特地從外地前来咨询辦婚礼的年轻人也開始增加。姐妹俩计划着對民宿和庄园景觀區块精致化、風格化,整合成集人文體验旅遊、自然教育、庄园婚礼于一身。看着女儿们為庄园带来新的變化,李莉也樂得放手。

現在,一家人已從原来的每两三年返台探亲一次到亲戚主動来大陆“度假”,而且往往一待就是一個月。女儿们在大陆结識的同學朋友也經常到庄园聚會,一道外出遊玩。不久前,姐姐李玟也同甪直當地的一位小伙子喜结良缘。一家人表示:“這里就是我们‘向往的生活’,未来我们也會一直在這里生活下去。”(完)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台灣母女的大陆“向往的生活”